牛羊长途运输综合症,也称为运输热或应激性肺炎,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,而是指牛羊在经过长时间、长距离的运输后,由于多重应激因素共同作用,导致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,从而爆发的一系列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综合性疾病。
简单来说,就是动物在运输途中“累坏了、吓坏了、渴坏了”,身体虚弱,让环境中原本可能不会致病的细菌或病毒趁虚而入,引发严重的疾病。
主要发病原因(多重应激)
长途运输综合症是典型的“多因素”疾病,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:
1. 心理应激:
恐惧和不安:动物被强行驱赶、装车,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同伴,与陌生的动物混群,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。
颠簸和噪音:运输车辆持续的震动和巨大的噪音会让动物无法休息,始终处于紧张状态。
2. 生理和环境应激:
饥渴与营养不良: 运输途中饮水和饲料供应往往不足或不及时,导致动物脱水和能量耗尽。
极端温度:车厢内温差变化大,可能过冷或过热,尤其在通风不良时,夏季容易中暑,冬季容易感冒。
通风不良与空气污浊: 车厢内动物密集,粪便尿液蒸发,产生高浓度的氨气、粉尘和病原微生物,严重刺激呼吸道黏膜。
过度拥挤:空间狭小导致动物无法卧倒休息,互相挤压、踩踏,造成物理损伤和更大的应激。
3. 免疫抑制:
上述所有应激因素叠加,会导致动物体内分泌大量的皮质醇(应激激素)。皮质醇会强烈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,使动物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大大降低。
4. 病原体感染:
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,一些常在菌(如曼海姆菌、巴氏杆菌等)或潜伏的病毒(如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、副流感3型病毒等)就会大量繁殖,引发感染。
临床症状
症状通常在运输后3-7天内出现,故又称“落地疯”。
病畜主要表现为:
精神沉郁:低头耷耳,离群独处,反应迟钝。
食欲废绝:不采食,不反刍。
高热:体温升高至40°C - 42°C。
严重的呼吸道症状:
呼吸急促、困难。
流脓性鼻涕。
咳嗽,初期为干咳,后期变为湿咳、痛咳。
其他症状: 眼结膜潮红、流泪,鼻镜干燥,后期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。
防治措施(关键环节)
防治长途运输综合症必须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,贯穿于运输前、运输中和运输后的整个过程。
一、 运输前的准备(预防是关键)
1. 健康检查与筛选:严格挑选健康、体况良好的牲畜进行运输。幼龄、年老、体弱、怀孕或有潜在疾病的动物应避免长途运输。
2. 免疫与驱虫:在运输前2-4周,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,接种相应的疫苗(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、病毒性腹泻等疫苗)并进行驱虫,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力。
3. 适应性饲养(“预适应”): 提前让动物熟悉采食槽、饮水器,并适应运输日粮(精料比例不宜过高),减少环境突变带来的应激。
4. 合理禁食:运输前8-12小时适当减少饲喂量,但必须保证充足饮水,以减少运输途中的排便和颠簸对内脏的损伤。
二、 运输中的管理
1. 合理装载密度:确保每头动物有足够的空间能够站立和卧倒,避免过度拥挤。
2. 保障通风与温湿度:车厢通风良好,夏季注意防暑降温,冬季注意防风保暖,但要避免密闭导致氨气积聚。
3. 保证饮水和饲料:长途运输中应安排中途休息,提供清洁饮水和适量易消化的饲料。
4. 平稳驾驶:司机应平稳驾驶,减少急刹车和急转弯,避免动物摔倒和挤压。
5. 分段运输:对于超长距离运输,尽可能采用分段式运输,让动物有中途休息和恢复的时间。
三、到达后的管理(“落地管理”至关重要)
1. 隔离观察:新引进的牛羊必须进行至少3-4周的隔离观察,不要立即与原有畜群混养。
2. 提供舒适环境:安置在干净、干燥、通风良好且安静的圈舍中,让其充分休息。
3. 循序渐进的饮水和饲喂:
饮水:到达后1-2小时内,先提供少量温水,并可在水中添加电解质、维生素(如维生素C)和益生菌,帮助恢复体力、纠正脱水、缓解应激。切忌让极度口渴的牛羊一次性暴饮冰水。
饲喂:最初几天以优质干草为主,少量多次投喂,逐步增加精料比例,让胃肠道有一个适应过程。
4. 密切监控:每天测量体温,仔细观察动物的精神、食欲、呼吸和粪便情况。一旦发现病畜,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。
治疗原则
一旦发病,应及早治疗。
1. 对症支持治疗:
退烧:使用解热镇痛药(如氟尼辛葡甲胺)。
补液:对脱水和食欲废绝的动物进行静脉输液,补充能量、电解质和维生素。
2. 抗菌消炎:
使用广谱抗生素(如长效土霉素、头孢类、氟苯尼考等)控制细菌继发感染。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。
配合使用止咳平喘药物。
3. 加强护理:将病畜安置在安静、舒适的环境中,提供易消化的饲料和清洁饮水。
沧州海利饲料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0317-6615989 15533765077 15533762686
地址:沧州市海兴县海安路南兴民街西
冀公网安备:13092402000134号 ICP:冀ICP备16013613号-3